春节之所以成为绵延千年的节日,不在于鞭炮花样的翻新,而在于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恰如本雅明所言,“使节日变得伟大重要的是同以往生活的相逢。”
“如果有什么与一起节日的经验联结在一起,那就是不允许人与他人分隔开来。节日就是共同体的经验,就是共同体自身以其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节日总是一切人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
春节,就是这样一个节日。
很多信息在不断提醒人们,比如说电视、报纸都开始陆续报道春运的时候,比如说微信朋友圈里开始晒各种高大上年会、年终奖的时候;比如说九零后、零零后人群被相亲、买房、成绩单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淹没……你就知道,春节将至。
旧时节日颇为讲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渐有变化。春节放爆竹原是一种驱鬼手段,此时变成了欢乐的象征;元宵节祭神灯火变成了游艺观灯活动;中秋节祭月变成了赏月;重阳节由登高避灾演变为秋游赏菊。
国内节日如此,国外亦然。欧美传统节假日追溯起来往往都具有宗教色彩,是为庆祝或纪念鬼神而特别设立的时刻,但在现代人眼里,假日多半只剩下世俗的色彩,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英语中“假期”一词原本出自holy day(神圣之日),但现代英语中holiday已经完全没有了“神圣”的意味。
节日都变成了假日。所以过节也就变成了度假。端午如此、中秋如此,元旦也如此,人们都盘算着小长假、大长假去哪里度假。舶来的圣诞节被搞得气氛相当浓重,大街小巷都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消费欲望在升腾。
唯独春节,尚保有旧时节日的精神,全家团圆是这个节日最为重要的意义。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晚,是最近三十年颇为流行的模式。但随着新生代们的登场,春节的含义亦正在发生变化(详见本期封面报道)。手机登场,网络当道,九零后们以环保的名义告别鞭炮,零零后们则以手游作别春晚。饭后的大年夜,一家人分布在客厅、书房、卧室的各个角落。即使在同一张沙发上,他们看的也绝不会是相同的东西。
该如何过节是个新问题?自己的小家庭可以搞个春晚自娱自乐,丢下手机,抛开电视,一家人一起玩不是更好?除了打牌、打麻将,其实你还可以将父母拉出去打真人CS,他们枪法未必比你差,加强运动不也是一种新玩法?如果爱静不爱动,选择和老人、孩子一起看电影、读书、听音乐会,也是一种过年方式。你可以选择一千种方式来实现这样的计划,关键的一点在于:无论老少,带他们一起玩!
既然我们在经济、技术上可以玩转地球,为什么不在节日来临时创造欢乐。这种欢乐迭代更新将会成为传统,春节之所以成为绵延千年的节日,不在于鞭炮花样的翻新,而在于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恰如本雅明所言,“使节日变得伟大重要的是同以往生活的相逢。”
祝春节愉快!
《小康》2015年02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