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对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而言,其意义已不仅局限于体育,而是一场涉及经济、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的盛事。无论里约此前遭遇了多少“吐槽”,但它依然以自己的节奏前行,一路被奥运改变
里约热内卢,一座位于巴西的“上帝之城”,连续两次被体育的光辉所照耀。2014年,世界杯来到巴西,来到里约,给这座四处洋溢着足球气息的城市带来了人们最享受的盛宴。两年后的八月,奥运圣火将在里约点燃,一场竞技的狂欢即将开启。
奥运真的来了,很多它曾经落脚的城市都因此而发生了改变,甚至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那么,里约呢?
打通城市交通线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来到年轻的南美大陆,巴西是“金砖国家”的后起之秀,里约是巴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滩和桑巴舞的狂欢之夜,同时庞大的贫民窟和世界第三大堵城也是里约的现实。
里约的老城区南北狭长,背山面海,道路狭窄,以单行线居多,绕路堵车的交通沉疴难除。奥运会和残奥会分别在位于里约的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区域举行,奥运核心区是奥林匹克公园,位于西南部,无论距离加利昂国际机场、桑托斯·杜蒙特机场还是科巴卡巴纳海滩以及市中心均有四十多公里的距离。对一个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的大城市而言,四十公里足以走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
打通交通线,是申奥成功后的里约最为棘手的问题。申奥时,里约承诺实施快速公交方案,在奥运会四个赛区和里约市各重要景点、商业区之间构筑公共交通网,另新建一条单日客流超过30万人次、连接也已建成的1号线及2号线与快速公交线的地铁线路。但事实上,起初的规划并非如此,而是修建一条直通奥林匹克公园的地铁线路,但最终由于耗资过大而作罢。
据巴西《环球报》消息,在离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月时,里约新建的交通系统正式运行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地铁4号线和两条快速公交运输线路均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地铁4号线、轻轨和快速公交运输线路的开通打通了里约重要的交通线,在4号线开通以后,从地铁2号线最后一站换乘4号线前往奥林匹克公园需要1个小时40分钟,从中央车站前往奥林匹克公园需要54分钟,从依帕内玛海滩前往奥林匹克公园需要33分钟,路上用时大大缩短。
在2009年里约申奥成功时,仅有16%的市民可以选择高容量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随着交通升级,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38%。当里约奥运会8月5日开幕时,可以使用高质量公共交通的人数比例将上升到66%。目前已经开通的快速公交线路,让居住在郊区的市民每天出行平均节省了40分钟。
尤其对于连接西南部奥林匹克公园和东南部海滨地区的地铁线路的铺设与通行,里约市政府交通部门副秘书长贝尔南多·卡瓦略曾对媒体称之为“奥运会最大的遗产”。
不为短暂的繁荣“埋单”
2009年申奥成功后,里约就希冀借奥运之机改造整座城市。里约曾预计奥运预算为288亿雷亚尔,今年,巴西奥林匹克公共管理局(APO)公布了最新的奥运预算,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总预算为390.7亿雷亚尔。其中,里约奥组委用于奥运会、残奥会运行的资金约为74亿雷亚尔,巴西政府用于改进巴西永久性基础设施投入约246亿雷亚尔。
事实上,这一次,里约并没有像2014年举办世界杯时那样大兴土木修建新的比赛场馆。同样,对于“后奥运时代”的闲置体育场馆,里约也进行了提前规划,为它们找好了“归宿”。用于奥运会手球等项目比赛场地的“未来体育场”以及奥运会水上体育馆均为临时性建筑,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后,前者将被拆除,在4所学校中重新搭建成小型体育设施,后者的材料将用来建造两座水上中心,向市民开放。另外,“里约人体育场”3号馆将被改造成训练馆,供学校的体育课使用,奥运公园中的6座场馆将成为体育训练中心。
里约对于体育场馆的作出的长久打算,可以说是奥运会留给举办城市的宝贵经验,也是重塑城市的重要一课——不为短暂的繁荣“埋单”。尤其令人称道的是199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巴塞罗那,奥运会不仅让这座城市脱胎换骨,从城市改造到产业转型,再到城市精神的塑造,在奥运史上被称为“巴塞罗那效应”。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多年过去,蒙锥克山上当年建造的奥运场馆依然聚足了人气,这就得益于当时政府修建多功能场馆的决心。据统计,在奥运会结束的10年内,奥运遗留场馆通过举行逾4000场演艺或体育活动维持营运,部分场馆实现盈利。
除奥运场馆未来将造福普通市民之外,借奥运的东风加快新能源设施建设也将为未来的里约留下宝贵的“遗产”。虽然巴西联网电力供应系统以水电为主,水电装机占75%,但是近年来新能源也正在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据报道,据国外专家介绍,里约奥运会运作将需要560万吨燃料,相当于290万吨碳排放量。面对这一挑战,里约奥组委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塔尼亚表示:“我们的规划已经完成,通过采取使用乙醇燃料的车辆、采用生物柴油为发电机提供动能等措施,能够抵消70%的碳排放量。
此外,在利用太阳能发电上,2014年的世界杯就开了很好的先例。在2012年,巴西就已修建若干小型太阳能项目,为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场馆提供电力。2014年世界杯期间,巴西修建了全球第一个使用太阳能供电的体育场。2015年4月,巴西宣布在位于亚马逊河巴尔比纳水库上建设世界最大水上太阳能发电站。
旅游业搭上“顺风车”
奥运会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而言,其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这么简单,而是一场涉及到经济、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的盛事。从更直观的效果看,奥运给城市加冕,让人们以观赛的理由深入到奥运城市之中,旅游观光往往收益颇丰。
奥运旅游是奥运会的伴生品,但它持续的热度却比奥运会更长,它往往在一座城市申奥成功后开始发轫,即便奥运会闭幕,依然会因奥运知名度而得到维持。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北京及我国主要海外游客集中地从2005年至2008年的入境游客人数也有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年增长率不断增加,直到2008年达到峰值。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亦是如此,奥运会前、中、后期延续了长期的增长趋势,奥运会前一年韩国入境客源增长13%,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在奥运会年增长率为6.3%,会后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6.4%和13.5%。
201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里约,它不仅是巴西的经济中心,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背山面海,是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耶稣山、面包山、尼特罗伊大桥、马拉卡纳体育场、巴西最大的公园、植物园等都是知名的旅游胜地,科帕卡巴纳海滩和依巴内玛海滩蔚蓝的海水,优质的沙滩以及巴西姑娘曼妙的身姿更令游客趋之若鹜。里约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是展现巴西热情与妖娆的舞台,舞者跳着狂野热辣的桑巴,赋予了里约“狂欢节之都”的美誉。因此,在背包客的心愿单上总不会少了里约的名字。体育盛会更是给了人们到此一游的理由,2014年巴西举办世界杯时,里约承办了多场重要赛事,当地旅游业就曾搭上过这趟“顺风车”,据里约市政府旅游业研究中心数据,全年综合旅游收入首次过了20亿美元。这一年,里约共接待来自于阿根廷、美国、法国、智利、德国、意大利等外国游客590万人。游客游览里约地标基督像的人数由2009年的147.8万人增至2014年的224.1万人。里约的旅游胜地借助全球性体育赛事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展现。
对于奥运会,里约市旅游局市场营销部主任保罗·维莱拉曾说道:“奥运会就是对世界展示里约风貌的绝佳窗口,通过完善服务接待能力为旅游留下良好的印象,可以利用口碑传播,即使在奥运周期结束后依然可以吸引持续的客流量。”事实上,作为传统成熟的旅游城市,里约在旅游业发展上已颇有心得。目前里约市内共设有15个常规的旅游信息中心,这一数字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居于前列,奥运期间还将增设更多临时信息服务中心。里约奥运会期间包含新设临时信息中心在内的旅游服务设施站点将是2014年世界杯数量的2.3倍。同时,为了应对奥运会客流峰值,多家大型酒店在位于里约西部的巴哈区建设酒店客房。
显然,无论里约遭遇了多少“吐槽”,但它依然以自己的节奏前行,一路上,被奥运会改变着。
《小康》2016年08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