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身负道,方能有德,德乃道在人身上的表现;一个社会,一个人,唯“有道”,即有科学的信仰、远大的理想、高尚的追求,方能“有德”
一个时期以来,道德问题成了热门话题。
制假贩假、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已是昨日话题,现在又有了地沟油、毒胶囊、重金属超标大米……诈骗电话天天有,骗人手法不断翻新。更有甚者,医务人员居然与人贩子勾结,偷窃贩卖婴儿!老人摔倒无人扶,见行窃熟视无睹,遇凶险无人出手相救……不时见诸报端。至于损毁公物、打架斗殴、随地吐痰、加楔儿插队……更是家常便饭。人们惊呼:“这是咋的了!”不少人痛感世风日下!
近几十年,举世公认,我们的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但是,不可否认,在道德上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到了怨声载道的程度。
对于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应该说一直很重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能一手硬一手软。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9个单位发出了“五讲四美”的倡议: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1983年2月,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还专门成立了级别很高的精神文明指导小组和办公室。有关部门大力提倡“讲文明、树新风”。这两年,中央又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状况表明,效果不如人意。
为什么国家如此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大声疾呼,而道德问题却没有多大改善,甚至“世风日下”呢?我很迷惑。为此,我也想了想。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思来想去,这个界说虽然简单,但为我们认识当前的道德状况提供了一个思路。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难道是道德这个意识形态出了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头脑中内在的、形而上的,要通过行为、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上述种种发生在社会上和个人身上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正是意识形态出了问题的表现。意识形态出的问题是因,不道德现象是果。
意识形态从何而来呢?意识是存在的反映。那么,意识形态出现的问题,就是存在出现问题的反映。当今社会上钱能通神,只要有钱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不管什么来路,谁有钱谁是英雄,谁没钱谁是狗熊;大款、老板,到处受到追捧:炫富之风,让人眼花缭乱;富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打工者为了少得可怜的工资疲于奔命;劳动模范、老实苦干、埋头做学问的人清贫、冷落……这样的存在,会反映为什么样的意识?答案很清楚!故窃以为,道德上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是“存在”的反映。
道德是通过人的“自律”起约束作用的。人为什么会自律?自律的动力何来?我以为,自律源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欲为君子,则取财有道,对人谦谦;鸡鸣狗盗、恃强凌弱之事,君子不齿也。欲为天下,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欲为优秀共产党员,则做人“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从根本上说,道德自律源于一个人的信仰和理想。活在世上,没有钱是不行的;但如果金钱是人的信仰,发财是人的理想,“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怎么会有良好的道德自律呢?
良好道德,自律是根本,环境影响也不可小视。君子众而小人寡,小人众则君子寡也。道德问题上,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个负面的例子。我曾经到过一个城市,见路上的车你挤我抢,全无章法,叹道:“怎么会是这样,都不遵守交规!”开车的小伙子笑笑曰:“我原来是很守规矩的,可是大家都不守规矩,守规矩的人寸步难行,我也只好见缝就钻了!”恕我直言,今天的自律与环境影响,真有点恶性循环。
除了自律,道德要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我们的媒体上,不乏正能量的舆论。但恕我直言,这样的舆论太单薄,而且往往因其空洞、不接地气而乏力。媒体上、社会上,负能量的舆论也不少;至于那种看上去不正不负、实则对良好道德起销蚀的舆论,更是满天飞。各种媒体上,对富人行踪、明星嫁入豪门、豪华喜宴之类的报道连篇累牍,而且极尽夸张、吹嘘之能事。名人离婚、出轨、扯三拉四等等风流韵事,为一些媒体所津津乐道……另一方面,编笑话、诌段子调侃、挖苦,甚至谩骂神圣和当年公认崇高的人物,“爆料”某某模范其实“不咋样”,某某英雄本来“不是那回事儿”,美德成了讽刺的对象,成了“傻帽”的代名词……似乎生活中除了纸醉金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根本就没有伟大、高尚、品格!
想到这里,我很纳闷:为什么意识形态、自律、舆论都出了问题呢?很长时间,我一头雾水,理不出一个头绪,直到有一天方觉得略有所悟。
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德”一词源于何时、何处。我想,老子的《道德经》几千年了,即使不是道德一词的源头,起码也是很早谈论道德的吧。那在老子心目中,什么是道德呢?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有一个说法,道者,在天为道,在人为德。此说对我很有启发:人只有身负道,方能有德,德乃道在人身上的表现。
“道”,在道家学说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集中体现了道家对宇宙本体和万物变化的总的认识。它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可以指万物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也可以指宇宙万物的同一性。“道”,还可以视为哲学领域里的一种境界。窃以为,我们今天使用“道”的概念,与道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讲的道,指根本性的真理,近乎于对世界、人生的总体认识,即所谓世界观、人生观。“道”,也常指人的信仰、理想与追求。
如是说来,一个社会,一个人,唯“有道”,即有科学的信仰、远大的理想、高尚的追求,方能“有德”。反之,一个社会、一个人,如果“德”缺失,乃因“无道”,即科学信仰、远大理想、高尚追求的缺失。
想到这里,我似乎有点开窍:我们在倡导美德上做了很多工作,下了极大功夫,为何收效甚微?原来,我们没有抓到“根”上!今之人,科学信仰如何,远大理想怎样,追求是否高尚?该直面现实认真想一想、脚踏实地做点什么了!
《小康》2016年08月上